月入 2 萬的中國程序員,撐起 Zoom 千億市值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nfoQ”(ID:infoqchina),作者:李冬梅、趙鈺瑩,36氪經授權發(fā)布。
人紅是非多的 Zoom,想好應對之策了嗎?
由于疫情的全球蔓延,遠程辦公在各國需求大增,也讓 Zoom 更加快速地走入公眾視野。然而人紅是非多,雖然美股 10 天連續(xù) 4 次的熔斷都未讓 Zoom 的股價受到影響——3 個月間股價上漲 70%,但是近期 Zoom 卻因為隱私安全問題頻頻受到質疑,甚至被明令禁止使用。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隱私安全問題之外,有關其研發(fā)投入不足、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等問題也被詬病。
1 隱私安全問題頻發(fā)
近日 Zoom 隱私安全問題頻發(fā),先后被曝出向 Facebook 發(fā)送用戶數(shù)據(jù)、未按宣傳所言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未經用戶同意通過預加載方式下載應用程序,還被 NASA 和 SpaceX 明令禁止使用...... 但即便如此,Zoom 股價相比上市之初的每股 62 美元而言,不到一年就實現(xiàn)了超過 142% 的漲幅。
事實上,這不是 Zoom 第一次被曝出隱私問題。早在 2019 年,安全研究員 Jonathan Leitschuh 就曾披露了在 Mac 電腦上 Zoom 視頻會議應用中出現(xiàn)的一個嚴重零日漏洞:任何網(wǎng)站都可以在安裝了 Zoom 應用的 Mac 電腦上打開視頻通話,這將導致至少 400 萬 Zoom 用戶的隱私安全受到影響。
對于此事,Zoom 當時在其網(wǎng)站聲明中稱:“我們認為這是解決不良用戶體驗問題的合理解決方案,使用戶能夠更快地進行一鍵加入會議。我們并不是唯一使用這種解決方案的視頻會議提供商?!?/p>
2 Zoom 股價飆升的一年:研發(fā)占比不足 10%
股價持續(xù)上揚,因為產品的出色體驗而頻頻迎來高光時刻的 Zoom,不僅因為隱私安全問題被質疑,還因為忽略在技術研發(fā)上的投入而被詬病。
2019 年 4 月 18 日,Zoom 在納斯達克上市。自此之后,股價一路上漲,自上市首日收盤價每股 62 美元上漲至 3 月 30 日收盤價每股超過 150 美元,不到一年間漲幅超過 142%,市值超過 407 億美元。(因為連續(xù)多日的隱私安全問題,4 月 1 日的股價已經跌到每股 146.12 美元,目前市值 382.23 億美元,約合 2710 億人民幣)
與大多數(shù)準備上市的科技公司不同,Zoom 在上市前就已經用財報證明公司能夠盈利。據(jù) Zoom 財報顯示,公司 2016 財年的營收為 6080 萬美元,而到了 2017 財年便增長到了 1.52 億美元,2018 財年繼續(xù)增至 3.31 億美元,連續(xù)兩年營收翻番,而且在 2018 財年扭虧為盈,凈利潤 758 萬美元。
根據(jù) Zoom《募股說明書》顯示,在截止 2019 年 1 月 31 日的財年中,公司的營收為 3.31 億美元,凈利潤 758 萬美元。相比之下,研發(fā)支出僅為 3300 萬美元。也就是說,Zoom 的研發(fā)支出占營收比例還不足 10%,這比其他商業(yè)軟件制造商的份額要小得多,甚至比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軟件開發(fā)公司的研發(fā)占比還要低,例如,Atlassian 公司的開發(fā)成本占其收入的 40%以上;而 Zendesk 和 Hubspot 等公司都將其收入的 20%以上用于研發(fā)。
從這個數(shù)據(jù)上看,Zoom 在研發(fā)投入上確實顯得不那么大氣。Zoom 在同類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Avaya、思科和微軟等,相比于這些公司來說,Zoom 的優(yōu)勢最主要在于,其大部分產品的開發(fā)人員都位于中國。據(jù) Zoom《募股說明書》顯示,Zoom 在中國多個研發(fā)中心擁有 500 多名員工,約占其勞動力總數(shù)的 30%、非美籍員工總數(shù)的 70%。
根據(jù)國外招聘網(wǎng)站 Glassdoor 顯示,中國的入門級軟件工程師每年平均工資約 34350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 24.4 萬元),是美國同等級別工程師年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圣何塞地區(qū)同等級別工程師年平均收入約為 11 萬美元)。
Zoom 在其招股書的“風險因素”部分中明確寫道:
我們的產品開發(fā)團隊主要在中國,那里的人力成本比其他許多地區(qū)的成本都要低。如果我們不得不將產品開發(fā)團隊轉移到其他地區(qū),那么我們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運營支出,這將對我們的運營利潤率造成不利影響,并損害我們的業(yè)務。
3 廉價勞力:2 萬元月薪中國工程師遠程工作
Zoom 之所以會將大規(guī)模的研發(fā)部署在中國,原因之一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 CEO 有著中國血統(tǒng),這樣的背景讓他更容易在國內組建起一支龐大的研發(fā)團隊。
對比一下,Zoom 美國總部所在的加州圣何塞(San Jose)地區(qū),軟件工程師職位平均稅前年薪為 135977 美元(約合人民幣 91 萬元)。也就是說,每一位中國的工程師每年將為 Zoom 節(jié)省約 70 萬元,500 位工程師每年節(jié)省的成本就達到 3.65 億元。
市場分析師 Tomasz Tunguz 曾表示,這種“勞動力市場套利”模式是 Zoom 盈利的主要驅動力。如果研發(fā)成本再高一點,Zoom 的盈利可能就無法實現(xiàn)了。Zoom 營收一路增長的背后,是數(shù)百名月薪 2 萬元的中國工程師任勞任怨付出的結果。
Tunguz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稱,在科技公司中,勞動力套利或將工作轉移到廉價地區(qū)呈現(xiàn)出日益增長的趨勢。許多投資公司目前都在世界各地尋找人才,由于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他們更愿意在硅谷之外聘請遠程工程師。
企業(yè)軟件供應商 Zuora 公司 CEO Tien Tzuo 表示:
隨著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本土科技巨頭的崛起,中國市場對技術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近年來中美工程師之間的薪資差距已經逐漸縮小。但我仍然認為,聘用遠程工程師是公司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不采取這種分布式工程布局的公司都將“出局”。
針對遠程可能帶來的隱私問題,Zoom 在一份文件中表明:“我們在中國有著眾多開發(fā)者,這可能使我們面臨解決方案或數(shù)據(jù)安全功能完整性相關的市場審查?!笨梢?,盡管在短期內 Zoom 的這種勞動力套利模式起到了一定成效,但要一直依靠壓縮研發(fā)成本來保證利潤率卻并非長久之事。
4 Zoom 成長背后:兩千以上花銷 CEO 親自過
Zoom 于 2011 年由華人企業(yè)家袁征創(chuàng)辦。1997 年 8 月袁征來到美國,起初任職于 WebEx 公司,2007 年, WebEx 被 Cisco 收購后,他作為思科全球副總裁主管協(xié)作軟件開發(fā)業(yè)務。2011 年,袁征離開思科,創(chuàng)立了 Zoom。
隨著李嘉誠、紅杉資本等資本的注入,Zoom 也慢慢發(fā)展壯大起來。Zoom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與其背后的價值觀和文化關系密切。很多人認為文化是非常虛的東西,沒有什么必要,在袁征看來這完全是錯的。
在 Zoom,不僅是研發(fā)成本壓縮,公司花費是一定要被控制的。袁征早期的分享中曾談到:
公司早期的時候,楊致遠投資了我們,有一次,我和楊致遠還有另外兩個投資人一起吃飯,吃了一頓比較貴的壽司,當時我就想,他們是投資人,肯定不能讓他們掏錢,所以最后那頓飯是我自己花錢請的。有的人說,其實用公司的卡刷一下也可以,但我認為這樣不行,這個錢不應該由公司來花,因為投資人給公司的每一分錢都應該要明確的知道花在了哪里,花的有沒有作用。
在 Zoom,2000 元以上的花銷,袁征都會親自把關。通過每天簽支票,了解公司的錢花在了什么地方,為什么有的部門花的多,有的部門支出少等這些問題,能讓創(chuàng)始人很好的了解公司正在進行的各項活動。這個簽字把關并不會讓公司的運行變得復雜,因為機制都是最簡化的,任何一項材料簽字都不會超過兩個人,充分信任各個部門主管和負責人們。
在袁征看來,Zoom 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他的銷售力。Zoom 總在考慮如何讓客戶開心,每天想的是提升自己產品性能、給客戶創(chuàng)造更多方便,關心客戶的需求。所有的銷售人員除了發(fā)展新客戶,一定要花時間去跟老客戶打交道,詢問客戶使用體驗并提供幫助,得到反饋并保持友好的關系。甚至可以說,Zoom 公司的任何一個管理人員都是一個稱職的銷售。
這大概就是 Zoom 這家公司可以如此快速成長的原因,強悍的銷售力帶來了豐厚的營收,而又極大壓縮成本,使其獲得不錯的利潤。
然而,如上文所言,這種通過雇傭中國工程師造成的“勞動力市場套利”模式雖然壓縮了成本,但難以持久。
在營收層面,摩根大通分析師 Sterling Auty 在一份報告中稱,“盡管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大多數(shù)公司不得不并要求員工在家辦公,讓 Zoom 軟件的使用量顯著增加,但這一情況實際上對本季度的財務結果沒有實質性影響,因為大部分使用量都來自免費服務,Zoom 管理層認為現(xiàn)在判斷這些新用戶是否能轉換為付費用戶還為時尚早。”
5 結語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Zoom 因為大量雇傭中國工程師遠程工作就曾被外媒質疑過數(shù)據(jù)安全和隱私問題。疫情期間,Zoom 又接二連三曝出隱私問題,紐約總檢察長 Letitia James 也致信 Zoom,要求該公司在處理敏感和隱私相關的問題上更加透明。對于這些質疑,Zoom 接下來會做出哪些調整,是否會考慮增加外籍本土工程師的雇傭,減少遠程依賴,并增加研發(fā)投入,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參考鏈接:
https://www.cnbc.com/2019/03/26/zoom-key-profit-driver-ahead-of-ipo-engineers-in-china.html
https://mp.weixin.qq.com/s/KPhthgb3_wbZMAwMNAb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