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無人銀行是否值得你點贊?
這樣的無人銀行是否值得你點贊?當智能機器可以承擔90%以上的銀行傳統網點業(yè)務,你不必再面對漫長的排隊和繁瑣的手續(xù);而且,無需擔心叫過號,你可以盡情的在無人銀行里輕松看書、娛樂、喝飲料……是不是覺得很COOL?
當這一切在上海九江路建行網點變成現實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銀行已經不一樣了?
但不一樣在哪里?
165平方米的一樓大廳里,擺設著智慧柜員機、VTM機、外匯兌換機、VR設備,兩臺機器人“耐心”地向使用者解答問題。
而體驗者反映,現場似乎只有一位大堂經理和兩位保安。
如果顧客是第一次來,需要“刷臉+身份證識別”以綁定認證身份,以后每次來只需刷臉。
此外,還有VR眼鏡體驗“實景”看房租房,還有在線書城、商城購物等社區(qū)化服務。
有輿論表示,這樣的無人銀行即將顛覆銀行業(yè)了!確實如此嗎?
不存在的!
無人銀行確實改變了銀行業(yè)的面貌,但就此斷言銀行業(yè)已被顛覆,還為時尚早。
邏輯未變
很多人對于去銀行辦理業(yè)務,多少都會有些頭痛。其中,最大的痛點就是人多時要排隊,領了號也要高度警惕,因為要隨時聽著(看著)叫號的進度;即便排到你了,很多業(yè)務又需要銀行卡、身認證、密碼、填寫單據、簽名……
說實話,這樣的用戶體驗的確很難讓人產生愉悅感,盡管現在很多銀行營業(yè)廳在服務中已經做出很大改進。
于是,無人銀行的到來似乎預示著,很多備受詬病的柜臺效率問題會得到解決,而銀行網點的服務內容也會更加豐富和人性化。
到目前為止,包括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似乎對于類似的無人銀行都是一致看好。不過,他們看到的只是銀行網點面貌的變化,甚至只是柜臺的變化,比如一些新潮技術和設備的應用。
那么,銀行業(yè)到底有沒有被顛覆?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先要從個體的用戶體驗跳開,回到銀行業(yè)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上,不把這個邏輯說透,很難去做出是否顛覆、如何顛覆的判斷。更關鍵的是,只有將一個事物放在一個大的時間和空間合適的位置,才能知道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未來的作用。因此,要弄清無人銀行的價值,就要先弄清銀行的發(fā)展歷史。
人們通常所說的銀行是指商業(yè)銀行,而最早期銀行的出現是在430多年前。
1580年,威尼斯銀行以銀行的名號誕生。1694年,出現了最早的股份銀行英格蘭銀行。經過幾百年發(fā)展,商業(yè)銀行作為一種經營金融資產和負債的金融企業(yè)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代商業(yè)銀行的主要業(yè)務不僅包括資金負債管理,還包括流動性管理、融資租賃、中間業(yè)務及網上銀行等業(yè)務。
為了保障上述業(yè)務的正常開展,需要相應的組織架構和業(yè)務流程來支持。
無須贅述,正是這樣龐大的運行體系,才支撐起了我們用戶(企業(yè))的所有金融業(yè)務內容。
而我們目前能夠看到的無人銀行,只是在柜臺(與顧客交流)的前端應用了部分智能化,或者說自動化技術。刷臉(身份識別)等只是代替了以前營業(yè)員索要顧客身份證、輸入服務密碼的過程。機器人語音交互,只是代替了ATM上面點選按鍵的形式。
客戶存款取款、匯款、信貸等等眾多服務內容,依舊離不開銀行機構后臺支撐體系的原有架構。由此可見,目前問我們能看到的變化,更多只是消費者體驗層面,至于深層次的銀行組織架構和業(yè)務流程,并未發(fā)生本質變化。
而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銀行,并不只是少了幾名柜臺客服這么簡單?,F在的這種情形,其實與ATM的出現、投入運營有些類似。
略有改變
在ATM機出現之后,確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銀行柜臺的服務效率,但是這種提升也遠遠稱不上顛覆。
仔細觀察一下風行一時的ATM機,在如今移動支付、無現金交易等新金融形式的推動下,又何嘗不是劣勢凸顯。這里的劣勢包括機器費用、運維費用、場地租金、功能單一等,同樣面臨著要么功能增加,要么機器撤減的尷尬境地。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目前銀行業(yè)在無人化上的探索一無是處。無人銀行成功地吸引了社會公眾的注意力,但實際上前不久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一則消息,反而更具有實際意義: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宣布,未來幾個月內將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年底前將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yè)務范圍。此舉將對國內金融業(yè)帶來更大的影響,有關專家指出這有利于銀行業(yè)打破剛性兌付局面,消費者也將可能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務。
至于之前坊間風傳的國內各大銀行業(yè)裁員(增聘技術研發(fā)人員),和其他行業(yè)的裁員并沒有什么不一樣。被裁撤的更多是單調、重復性、技術含量低的崗位。今后銀行業(yè)還將不斷傳出裁員的消息,但這并不妨礙銀行業(yè)的薪酬依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并繼續(xù)上漲。
如果有影響的話,只是柜員類職位的減少,將導致通過基礎崗位進入銀行業(yè)的機會也在減少,整個行業(yè)的準入門檻在不斷抬高。
與刷臉、機器人語音交互這些表面層次相比,用戶更在意的是銀行整體效率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當然,此番建設銀行試水無人銀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提升了用戶的消費體驗,無疑將有助于提高其品牌形象。銀行業(yè)勾搭其他業(yè)態(tài)(品牌),提供了多樣化服務,提高了網點的利用率,這種“銀行+”的思路也會給銀行網點未來的生態(tài)以更多想象空間。
我們看到,不獨是建設銀行,目前國內各大銀行,如農業(yè)、興業(yè)、廣發(fā)、招商、平安等銀行機構也都在紛紛推進智慧網點改造,相信這些改造會在未來帶給用戶更多深層次的智能化體驗。
“無人銀行”給消費者以較好的服務體驗,但沒有顛覆銀行業(yè)。
目前的“無人銀行”不是金融智慧化、無人化改造的終點。目前的“無人銀行”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面對各種新型技術設備,老年用戶往往無所適從等等。
除去吸人眼球的公關舉動,銀行業(yè)似乎更應考慮如何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如何提高內部運營效率,降低存貸款利息差,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智能化服務等問題。這樣的無人化前景,會在何時呈現?
2898站長資源平臺網站排行榜:http://www.afrimangol.com/rank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