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線客服

當前位置:首頁> 資訊> 科技評論

無人駕駛首次應用:京東阿里順豐的無人配送車

2017-07-10 11:44 來源: 站長資源平臺 編輯: 等等 瀏覽(846)人   

  無人駕駛首次應用:京東阿里順豐的無人配送車。在上個月的618,京東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首次無人物流車送貨。去年9月,京東曾首次展示了無人配送車樣機圖片,提出了“移動版自提柜”的概念,同日菜鳥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也在阿里的杭州園區(qū)內測,除了規(guī)劃路線、遞送貨品,小G還和阿里總部電梯進行了打通,小G可以上電梯,將快遞直接送到工位上。


無人駕駛首次應用:京東阿里順豐的無人配送車


  在AGV倉儲、分揀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落地后,京東、阿里們又將目光投到了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上。


  其實此前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地上,此前各方曾嘗試過無人機方案,例如去年雙11期間,京東自主研發(fā)的無人機在江蘇等地開始鄉(xiāng)村配送,京東同時計劃在四川建立150個無人機貨運機場,預計3年內投運。


  但總體來說,無人機配送還在試驗狀態(tài)、政策管制嚴格,且其存在成本高、易丟易墜落、載重量有限、航線規(guī)劃不夠靈活的缺點,此次618劉強東再次提到,京東對無人機的規(guī)劃是將其放在空曠的農村固定線路。


  在對比了末端無人物流車和無人機配送兩種方案之后,我們認為,相比無人機配送,配送機器人或許能更快地進入實際應用。在以下的文章篇幅里,我們將從市場規(guī)模、物流成本結構、無人配送車研發(fā)、配套的激光雷達產(chǎn)品等方面,對無人配送車進行探討。在人力成本逐年攀升的情況下,尋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替代方案是必然的趨勢,而無人配送車如能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在物流行業(yè)京東、阿里、順豐等大企業(yè)的助推下,這或許將成為下一個可以值得投資的產(chǎn)業(yè)鏈。


  而無人駕駛,也將找到率先破局的首個應用場景。


  物流成本結構


  在探討市場規(guī)模之前,我們先暫要探討下無人機這一方案面臨的政策局限,以及無人車場景和無人機的不同。


  首先在全球范圍內,無人機配送都面臨著落地難題,主要是來自政策層面。比如亞馬遜在美國就遭遇了美國FAA(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的飛行限制,其Prime Air無人機是在英國完成的首次試飛送貨。在中國,絕大部分的城市地區(qū)人口密集,對無人機的飛行管制正在日趨收緊,其中北京最嚴,城區(qū)六環(huán)內全城禁飛。這也是為何京東的無人機布局都是首先從偏遠或農村地區(qū)開始。


  以京東為例,京東希望在農村發(fā)展無人機是基于渠道下沉的考慮,目前,農村用戶如果在京東上下單購買物品,京東物流一般是配送到鄉(xiāng)鎮(zhèn),用戶再自行到鄉(xiāng)鎮(zhèn)取貨,中間3-5公里的交通成本由用戶來承擔;或是配送到村里大隊,用戶去大隊取貨——由于農村POI點尚不密集,單靠定位無法獲取用戶詳細地址,一般來說京東的農村用戶目前尚未獲得上門服務。


  這樣來看,京東無人機未來如果進入常態(tài)化運營,其一,解決的是京東倉庫到縣城、縣城到鄉(xiāng)鎮(zhèn)、到村大隊的配送,仍然屬于嚴格意義上“干線物流”的范疇,無人機介入,更多將對現(xiàn)有京東物流成本結構進行優(yōu)化;其二,更適于無人機的是農村場景,而末端物流需求最強烈的城市場景需要的是無人車解決方案,同時無人車需要有運營區(qū)域的高精度地圖,中國農村幅員遼闊,目前尚不具備大規(guī)模進行高精度地圖測繪的優(yōu)先級。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分析無人物流車送貨的話,更多應在京東現(xiàn)有的物流成本結構、現(xiàn)有的物流手段組合下找尋答案。同時由于無人物流車尚未有在全球正式運營的對標公司,因此我們僅以京東為例來研究無人物流車送貨,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為其節(jié)約成本。


  劉晴創(chuàng)京東2014--2016年財報節(jié)選


  我們以圖中京東2015-2016年的數(shù)據(jù)為例,其凈營收從1812.75億上漲為2601.22億元,漲幅43.5%。全部的運營支出則從2015年的1877.46億元上漲為2622.67億元,漲幅39.7%。


  京東在財報中解釋道,其運營支出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其營業(yè)成本(Cost of revenue,主要由商品采購成本、線上流量成本、以及京東金融相關的利息成本組成)、倉儲物流成本(Fulfillment expenses)、市場營銷費用(Marketing expenses)、技術和內容開支(Technology and content expenses)、行政管理費用(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等的增長導致。


  其中,京東強調,倉儲物流成本未來仍然將是公司未來重大開支。


  我們看到,2014-2016年京東的營業(yè)成本分別為1016.31億、1570.08億、2206.99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88.3%、86.6%、84.8%,為其最大開支,因為電商的本質是零售商,在網(wǎng)上要先進貨再賣出去。同時我們注意到,營業(yè)成本占營收的比例在逐年下降,這意味著京東可以用較小的成本獲得更大的營收,即其產(chǎn)品和服務的議價能力在提升,用戶愿意為其買單。


  那么,這一現(xiàn)象是如何發(fā)生的呢?我們認為,用戶對于京東品牌認知的提升和對于其服務的認可是不小的因素。而用戶的首肯多來自京東市場營銷(Marketing)對用戶心智的占領、技術和內容開支(Technology and content expenses)帶來的流程改進。以及,京東之所以成為京東的,也是占營收比例第二大的,京東對于倉儲物流成本的持續(xù)投入。


  2014年-2016年,京東的倉儲物流費用分別為80.67億、139.21億、209.51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7.7%和8.1%。能夠看到,相對于京東營業(yè)成本(主要是進貨成本)占營收比例下降,倉儲物流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是在持續(xù)增加的,其中從2015-2016年,京東對倉儲物流費用的投入增長了50.5%。


  京東表示,這一費用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其配送網(wǎng)絡的擴大,另一方面,由于配送業(yè)務的增長,其合作第三方配送公司的配送費也在上升,從2015年的20.59億增加到2016年的33.87億,另外為了應對業(yè)務增長,京東租賃的倉儲用地也在擴大,這也帶來了相應費用的提升。除了上述這些,倉儲物流費用增加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其倉儲物流人員隊伍的壯大,從2015年底的8.9萬人增加到了2016年底的10.05萬。


  而這些物流人員的總成本也從72.89億增加到了108.45億。同時,這兩年倉儲物流人員成本占營收比例則比較穩(wěn)定,維持在4%。這說明,占據(jù)快遞物流成本最大一塊的人力成本,沒有下降的余地了。


  而這就是最后一公里無人車物流可以介入的地方。


  市場規(guī)模


  那么,這個最后一公里物流車的市場規(guī)模有多大呢?首先,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國家物流成本在GDP中的占比。


  在上圖中我們知道,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達18%,而同時發(fā)達國家則將這一比例控制在8%左右,其中美國為8.2%,日本為8.5%,世界平均水平在11.7%,即中國的物流成本是在世界水平線之下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上面我們從京東的例子中看出,京東在2015、2016年的倉儲物流費用分別為139.21億、209.51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7%和8.1%。而其中,這兩年倉儲物流人員成本占營收比例則比較穩(wěn)定,維持在4%。也就是說,人力成本在倉儲物流的總成本中占比高達50%。2017年,中國快遞業(yè)務量預計為419億件,而三年以后,2020年,這一數(shù)量將增長到1000億件。


  2016年,中國快遞相關從業(yè)人員總數(shù)為203.3萬人,其中,負責倉儲分揀的人員數(shù)在16.9萬人(AGV技術較為成熟,替代了一部分人力),卡車司機(干線)為5.1萬人,數(shù)量最多的是一線的三輪車、二輪車快遞員(支線),在118.3萬人。相比其他分支,對最后一公里進行無人化改造效益更為顯著,也即這118.3萬的一線快遞員。


  以人均每年成本10萬元計算,(參考京東2016年底物流人員10.05萬,人員成本為108.45億,每年人均約10萬元成本),118萬一線快遞員就是1180億的市場。


  低速無人物流車解決方案


  在上個月的京東618機器人配送中,京東采用了多家企業(yè)和高校的物流車解決方案,包括長安低速無人車,以及智行者科技的首款無人配送物流車——“蝸必達-無人配送物流車”。下面我們以智行者的蝸必達為例,來探討下低速無人物流車的解決方案。


  蝸必達-無人配送物流車屬于智行者低速無人駕駛領域的“蝸(Ω)”系列產(chǎn)品。智行者成立于2015年,其定位是做自動駕駛的決策系統(tǒng),目前已經(jīng)取得近20項專利,先后同北汽、上汽等國內大型車廠合作,推出了多款L3級別無人駕駛樣車,累計測試里程超過30萬公里。


  而在真正落地執(zhí)行的商業(yè)化方面,智行者選擇了限定區(qū)域內的無人物流配送車、以及無人作業(yè)車兩個方向。其中,無人物流配送車背靠大物流產(chǎn)業(yè),并有京東、阿里菜鳥、順豐等幾大巨頭作為潛在大客戶,或將得到率先爆發(fā)。


  智行者的CTO王肖介紹道:“蝸必達-無人配送物流車”采用了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通過多線激光+ DGPS的環(huán)境感知系統(tǒng),搭載了智行者研發(fā)的AVOS系統(tǒng),使用嵌入式低成本方案,可以適應復雜環(huán)境。同時,結合具備360°全程監(jiān)控和實時信息交互的云平臺管理系統(tǒng)及可一鍵開鎖的智能快遞,來實現(xiàn)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化。日后,快遞員可通過“蝸必達-無人配送物流車”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也可為用戶提供安全快捷的物品配送體驗。


  在產(chǎn)品成本組成上,智行者物流車的成本主要由車體、激光雷達傳感器、以及智行者自身研發(fā)的決策系統(tǒng)AVOS等部分構成。其中激光雷達傳感器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智行者展示的低速物流車上,其使用了兩種激光雷達,一處是前向的16線Velodyne激光雷達,另外在車身下部周圍還安裝了3個1線Sick激光雷達。這些雷達都是進口,性能穩(wěn)定的同時,價格也較高。對此,張德兆表示,智行者正在接洽國內的激光雷達廠商,以期在未來降低產(chǎn)品成本。低速無人物流車的整體成本目前可以控制在10萬元左右。


  16線激光雷達


  在智行者的解決方案中,其低速物流車要實現(xiàn)無人駕駛,需要其一,構建高精度地圖,其二,在行駛時進行實時定位。其中在構圖時,智行者使用一個64線激光雷達對園區(qū)進行了路網(wǎng)搭建。在定位時則使用的是一個放置在車輛前方的16線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本身具備精確的測距、空間定位與描述、可靠的障礙物檢測等獨特能力。通過高分辨率激光雷達,有助于實現(xiàn)復雜交通環(huán)境下自主駕駛,特別是針對交通擁堵、狹窄道路、小區(qū)和停車場等特殊場景。


  在高速自動駕駛(時速高于70公里/小時)解決方案中,谷歌Waymo、百度、Lyft、Uber均用到了64線Velodyne HDL-64E激光雷達,這種64線激光雷達用于障礙物和移動車輛檢測,可形成水平方向360度和垂直方向30度視域的掃描數(shù)據(jù),目前在高速車的無人駕駛中仍然不可缺少。


  但是這種多線束旋轉的激光雷達依然存在弊端。成本高(64線Velodyne激光雷達售價70萬)、需要手工調教、出貨少,導致激光雷達成為無人駕駛傳感器中較為掣肘的一環(huán)。


  而低速自動駕駛對于激光雷達的要求較低,給了較少線束激光雷達量產(chǎn)破局的可能。同時像智行者、馭勢科技這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均將低速無人車作為初期方向,并對國內低成本的16線激光雷達有實際需求,因此,16線激光雷達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量產(chǎn)方向。


  目前國內的激光雷達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在迎來各自的進展,在高線束方向,禾賽科技今年4月推出的40線激光雷達挑戰(zhàn)的是Velodyne的64線解決方案。而在低線束方向,也有速騰聚創(chuàng)、北科天繪、鐳神科技等創(chuàng)業(yè)公司推出16線產(chǎn)品。


  去年5月份,北科天繪推出其16線智能車用激光雷達(R-Fans16),有效探測距離大于50m(ρ≥20%),掃描視場360°,測距誤差優(yōu)于5cm。去年10月份,速騰聚創(chuàng)推出了16線激光雷達樣機,宣布掌握了相關技術,其產(chǎn)品包括硬件傳感器和相應的點云算法——包括定位、車道線識別、路沿檢測、障礙物識別和跟蹤、對障礙物進行分類等。


  速騰聚創(chuàng)COO邱純潮告訴36氪,在10月份驗證了技術后,團隊曾一度陷入接下來是進行64線的研發(fā)、還是16線的量產(chǎn)的爭論,不過在綜合了市場需求、技術實現(xiàn)難度、生產(chǎn)周期等考量因素后,速騰聚創(chuàng)決定投入到16線的量產(chǎn)——64線激光雷達的產(chǎn)能最多為一周兩臺,而16線激光雷達可以做到15小時生產(chǎn)一臺。同時在市場需求方面,國外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所用的激光雷達方案是將4個16線激光雷達進行耦合。


  邱純潮告訴36氪,團隊最終跑下來發(fā)現(xiàn),即使是原本被認為可以在4個月內投入量產(chǎn)的16線激光雷達,也花了6個月時間(去年10月-今年4月份)才做好量產(chǎn)準備。其出貨量在上個月達到了100臺,同月公司實現(xiàn)了收支平衡。今年,速騰聚創(chuàng)計劃建設100條生產(chǎn)線,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做出微震靜解決方案MEMS,以替代旋轉激光雷達。


  鐳神智能CEO胡小波透露,鐳神智能第二代三角法16線激光雷達將于今年8月量產(chǎn)。其第一代TOF激光雷達采用了無線傳電傳信號,可靠性、壽命較長。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相比干線物流,對最后一公里進行無人化改造效益更為顯著,以人均每年成本10萬元計算,118萬一線快遞員至少是一個1180億的市場。在替代人類快遞員的解決方案中,低速無人車解決方案有望比無人機(因為監(jiān)管因素)更快落地。正如智能鎖之于共享單車,作為低速物流車車身關鍵零部件的激光雷達也是一個值得資本和業(yè)界投資的方向。同時,我們認為,相比高速自動駕駛,特定場景下的低速無人駕駛或將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商用化破局,這是由京東、阿里、順豐們的強物流需求決定的。


    更多可關注2898站長資源平臺資訊欄目:http://afrimangol.com/news/kjpl/ 

【版權與免責聲明】如發(fā)現(xiàn)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zhí)峁┫嚓P信息發(fā)郵件至 kefu@2898.com ,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本站內容除了2898站長資源平臺( afrimangol.com )原創(chuàng)外,其它均為網(wǎng)友轉載內容,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