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線客服

當前位置:首頁> 資訊> 互聯網絡

專訪丨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劉偉:疫情考驗智慧城市,建議打造城市級“大腦”提升治理水平

2020-05-21 17:31 來源: 站長資源平臺 編輯: 佚名 瀏覽(709)人   

每經記者 陳鵬麗每經編輯 張海妮

佳都科技董事長劉偉。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今年,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600728,SH)董事長兼CEO劉偉帶去了五個提案,提案內容包括在新基建投資大熱的背景下調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向、加強城市網格聯防聯控建設、優(yōu)化民營企業(yè)營商環(huán)境等。

5月14日下午,劉偉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談到當下大熱的新基建,劉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挑戰(zhàn),預計未來三年,國家在新基建方面的投入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方式。但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層面也應加強對民營企業(yè)應收賬款的清欠。如不解決好欠款清償問題,沒有建立完善的項目審批管理機制和問責機制,估計將給經濟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是一次階段性大考。劉偉告訴記者,他認為疫情中“智慧城市”的表現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由于“數據孤島”的存在,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信息交流以較低水平運行。他建議從國家層面研究出臺建設“城市大腦”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指導意見。

疫情是“智慧城市”的一次大考,建議打造“城市大腦”

每年兩會前夕,都是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們最忙碌的時間段。5月1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約來到劉偉的辦公室。

今年兩會,劉偉準備的五個提案中,有三個都與“智慧城市”有關,分別是《關于在新基建投資大熱的背景下調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向的提案》、《關于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加強城市網格聯防聯控建設的提案》、《關于加快實現全國公共交通實名制以及數據聯網共享的提案》。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劉偉已經連續(xù)多年向全國兩會提出關于“智慧城市”的建議或提案。今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讓劉偉清晰地看到了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局限性。

他在提案中表示,此次疫情暴露出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劉偉告訴記者,這種短板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大部分地區(qū)面對疫情防控,還是采用了傳統(tǒng)的方式。用嚴防死守的方式,以最原始的人海戰(zhàn)術強制隔離人群,切斷一切可能的傳播途徑。

“過去的5至10年里,國家對‘智慧城市’不可謂不重視,投資力度也不小。國家層面以及地方政府層面都在這上面持續(xù)投入,我覺得智慧城市應該有更好的表現。”劉偉表示。

由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尚未能得到廣泛的應用,今年以來國內對于公共安全和公共衛(wèi)生管理——包括風險人群的溯源、測溫、防范等——基本上還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方式。“這也體現出我們人工智能技術、智慧城市建設在公共衛(wèi)生安全方面仍顯薄弱。”劉偉說。

談及智慧城市建設,多年來一直存在的“痼疾”,便是“數據孤島”現象。在劉偉看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信息孤島仍未能被打通,這也是他為什么認為“智慧城市”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的主要原因,“信息的對稱和有效使用,我覺得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如何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劉偉的建議是,打造一個城市級的“城市大腦”,以城市作為一個單元,進行智慧城市的頂層規(guī)劃和設計,從而實現這個城市級的數據打通。劉偉說:“現在數據大多保存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如何整理出來建立大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把各行各業(yè)的數據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分析與決策,是科學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要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必須從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技術手段方面著手,三管齊下才能奏效,這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劉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這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杭州、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各自提出和開展了不同“城市大腦”的建設方案。劉偉稱,“我認為,‘城市大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工程,國家層面還沒有相關標準出臺,要從頂層設計去規(guī)范‘城市大腦’的管理和建設;目前‘城市大腦’還暫時在一線城市落地。從已落地的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案例來看,建好‘城市大腦’,首先是要完善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劉偉還表示,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技術集成相對簡單,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打破數據的部門分割,打破“信息孤島”,再和大數據企業(yè)合作,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城市“跨行業(yè)、跨部門、跨區(qū)域”的管理體系,來推動政府智慧決策水平,提升城市智慧管理的軟實力。

談新基建:地方政府應收賬款清欠不加強,將帶來負面影響

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劉偉提到,自己參加了差不多十年的兩會,但今年的情況最特殊。2020年以新冠肺炎疫情開篇,“這次的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帶來了挑戰(zhàn)”。

劉偉告訴記者,疫情之下,佳都科技從危機中看到機會,在業(yè)務上迅速做了一些調整。針對疫情期間的大規(guī)模測溫需求,佳都科技在春節(jié)期間便積極調動整個公司核心研發(fā)團隊,研發(fā)出遠距離非接觸式的AI紅外測溫產品。最近,該產品被廣泛應用到學校場景。此外,佳都科技也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人臉識別終端增加了測溫儀,滿足了一些社區(qū)疫情防范、企業(yè)復工復產的需求。

“佳都科技需要迅速疊加研究出這樣的新型測溫儀,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平時人臉識別算法基本上針對的是不戴口罩的人臉。但疫情期間需要針對戴口罩的人臉進行識別。戴口罩時,人臉三分之二被遮擋,在臉部露出面積如此小的情況下,要快速進行人臉識別,這對現存的感知技術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目前佳都科技的這種新型人臉識別技術也開始落地應用,識別率基本上能達到80%。”劉偉稱。

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2020年一季度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劉偉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基建的投資前景廣闊,長期來看對經濟的拉動效果較為明顯。一定意義上,新基建是為疫情后中國經濟恢復打下的一針強心劑,“疫情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產生壓力,而最好的對沖疫情影響的方式就是投資新基建”。

在他看來,疫情過后,有能力、有技術的民營企業(yè)會迎來較大的增長。他認為,與傳統(tǒng)的“鐵公基”投資相比,新基建主要是大規(guī)模加快在人工智能、5G、軌道交通、特高壓等新技術新產業(yè)的投入,這對像佳都科技這樣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y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機會。

不過,劉偉也提出了擔心。他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在部分地區(qū),地方政府長期拖欠民營企業(yè)巨額款項不還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新官不理舊債”的現象未能得到有效糾正,甚至惡意認為制造糾紛,以政府單方重新審計逼迫、要挾民營企業(yè)降低甚至放棄債權。針對這些現象,他建議,國家要建立清理和預防拖欠賬款的長效機制,解決拖欠賬款中的“三角債”問題,防止出現“邊清邊欠”、“清完又欠”等現象。他還建議加快清償地方政府層面欠款,讓民營企業(yè)真正有獲得感。

“現在民營企業(yè)經營都有一定的壓力,希望能通過新基建來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但如果不解決地方政府或一些大型國有企業(yè)的欠款問題,可能將把一些參與新基建的企業(yè)給拖垮。這也是我這次為什么專門提出這個提案的原因。”劉偉告訴記者。

他強調,地方政府的誠信比黃金重要,如果不解決好欠款問題,建立完善的問責機制,估計將對經濟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

技術沉淀與承接大項目的綜合實力是“護城河”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佳都科技在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上頗具前瞻性。2013年,佳都科技就給自己制定了一輪“3X3年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分為:融合發(fā)展期(2013年至2015年)、跨越發(fā)展期(2016年至2018年)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期(2019年至2021年)。

2019年2月,佳都科技舉行全新戰(zhàn)略發(fā)布會,劉偉隆重地宣布了佳都科技的新一輪“3X3年發(fā)展戰(zhàn)略”,提前對佳都科技進行戰(zhàn)略部署。這個全新的戰(zhàn)略與上一個“3X3年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是“承上啟下”的關系。戰(zhàn)略分三步實施,分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期、國際布局期和綜合領先期。

2019年是佳都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期”的開端之年。整個2019年,佳都科技的人工智能業(yè)務如劉偉所預測的一樣,進入大規(guī)模落地階段。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超50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9.58%。

劉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佳都科技經過前期10年的布局,在人工智能、智能化軌道交通、城市交通等領域搶占了先機。新基建的到來,對于公司來說,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劉偉告訴記者,在智慧城市領域,尤其是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技術方面,國內企業(yè)與國際先進企業(yè)的差距不大。佳都科技的競爭優(yōu)勢也很突出。目前,公司是緊扣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兩大領域,深耕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推動“人工智能+”驅動新科技產業(yè)化落地,并進一步完善“數字平臺+智能終端”產品矩陣,加速“AI+”智能產品落地。

劉偉介紹稱,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佳都科技掌握了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知識圖譜和智能大數據等四大核心技術;在融合基礎設施領域,公司在四大核心技術基礎上,不斷將人工智能技術落地于業(yè)務領域。去年,佳都科技基于自研智慧地鐵數字平臺“華佳Mos”,與廣州地鐵聯合打造的AI車站“天河智慧城站”正式對外亮相并運營。

據了解,2019年佳都科技在廣州中標118億元和29億元廣州地鐵智能化項目訂單,涵蓋未來5年廣州地鐵的10條新線建設及后續(xù)10年~15年的整體運營服務。

今年5月,佳都科技發(fā)布公告再宣布與廣州地鐵、中鐵電氣化局等公司聯合中標長沙軌道交通6號線項目,中標投資總額約101億元。

面對新基建浪潮,劉偉認為,佳都科技的“護城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核心技術的掌握,包括感知技術、數據結構化等技術。這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是需要經過大量的研發(fā)和沉淀才能擁有;第二,佳都科技作為上市公司,具備做大型工程項目總集成和組織設計、交付的能力。“在智慧城市領域,能有過百億級訂單的企業(yè)鳳毛麟角。佳都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智能智慧城市建設技術和產品方案的提供商,我們具備做這種大型項目的綜合實力,這是很大的‘護城河’。”劉偉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如發(fā)現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zhí)峁┫嚓P信息發(fā)郵件至 kefu@2898.com ,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本站內容除了2898站長資源平臺( afrimangol.com )原創(chuàng)外,其它均為網友轉載內容,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