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強制調用通訊錄?我們測試發(fā)現,這個鍋不成立
滴滴強制調用通訊錄?我們測試發(fā)現,這個鍋不成立!不同意隱私政策就無法使用滴滴?是!在回答上述問題前,用戶首先應該理解何為隱私政策?簡單來說,隱私政策是你與使用平臺共同簽訂的一個“如何使用與保護你信息”的合同。在這份協議中,平臺需要告知收集你哪些信息、如何使用、存儲及共享等。隱私政策透明度越高,意味著你越能了解維護自己隱私權的方式,同時這也是企業(yè)約束自身行為和配合監(jiān)督管理的重要機制。
如果你對這個隱私“合同”中的條款不滿意,選擇不簽訂這個協議,就意味著你們的“合作”沒有談成,自然也就認為你不同意這款APP繼續(xù)為你服務。
目前應用商店中的大部分APP在隱私政策彈窗同意的處理上都與滴滴相似,即點擊“同意”便認為愿意繼續(xù)使用 ,“不同意”則不愿意再使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意”按鈕設置成灰色不能點擊并非最好的做法,經常引起用戶反感,因為不同意選項形同虛設,用戶的自主選擇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滴滴隱私政策同意頁面
在今年上半年,包括國外知名即時通訊軟件LINE和國內網絡問答社區(qū)知乎都曾因強制同意隱私政策而引起輿論風波。這說明所謂行業(yè)慣例并不代表一定合理,在功能設計上,滴滴或許可采用更為友好的方式。
以Airbnb為例,今年4月,隱私護衛(wèi)隊下載Airbnb,App頁面同樣顯示用戶需要對更新后的條款作出同意與否的選擇。不同的是,當點擊“不同意”選項,Airbnb再次向用戶提示是否“不同意條款并退出”。
如用戶堅持退出,平臺給予用戶多種選擇及相應操作方式,比如“準備回來”,“注銷房源”,或者“取消賬號”等。盡管結果仍是不同意條款,無法使用服務,但至少在過程中保障了用戶說“不”的權利。
滴滴強制調取用戶通訊錄?否!
如果點擊同意了滴滴的隱私政策,而它的隱私政策里提及會調用你的通訊錄權限,滴滴就強制調取你的通訊錄了嗎?并非如此。
8月29日,隱私護衛(wèi)隊實測下載滴滴App,在同意了滴滴的隱私政策后,手機設置里的通訊錄權限并未顯示默認開啟。
同意滴滴隱私政策后,通訊錄權限未顯示開啟
當打開滴滴App,點擊設置-緊急聯系人時,隱私護衛(wèi)隊看到,用戶可在該頁面選擇手動輸入緊急聯系人的名字和手機號碼,也可選擇點擊“通訊錄”自動設置。
在輸入緊急聯系人時,用戶可點擊通訊錄也能手動輸入。
當點擊通訊錄,頁面出現讓用戶確認的選項。
此時,頁面彈窗詢問“滴滴出行”想訪問你的通訊錄,如果點擊不允許,你可返回此前頁面以手動的方式填寫緊急聯系人。直到確認選擇“好”后,才會決定滴滴是否收集你的通訊錄。
正如滴滴隱私政策中提到的,與“定位”這些每天都會用到的權限不同,“通訊錄”所對應“緊急聯系人”等功能并非核心業(yè)務功能。
滴滴隱私政策對通訊錄權限的說明。
合規(guī)的做法是,如果是非核心功能,除了在隱私政策中寫明外,還應該在具體用到該功能時再次彈窗提醒,并獲取用戶同意。
可以看出,隱私政策“一攬子”同意一直都是用戶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對于目前普遍存在的這一情況,《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在附錄中嘗試給出建議。規(guī)范稱,平臺可提供相關功能頁面,綜合用戶主動填寫和同意自動采集的個人敏感信息項,即時展示用戶可使用的附加功能,并保障用戶撤回同意的權利。
簡單而言,對于滴滴獲取通訊錄的指責主要源于用戶對于個人敏感信息泄露的擔心。滴滴目前的做法雖然合規(guī),但仍然有更好的展現方式,如滴滴在產品安裝過程中,或用戶首次使用服務注冊賬號時,提供一個功能界面告知用戶:通訊錄對滴滴而言是附加業(yè)務功能,你可以授權也能退訂。如果不授權滴滴調用你的通訊錄,并不影響你使用滴滴的基礎服務。
如此一來,在充分保障用戶擁有增強式同意的控制權利后,或許不會讓部分用戶產生“強制同意滴滴隱私政策等于強制被調用通訊錄權限”的誤解。
2898站長資源平臺網站資訊:http://www.afrimangol.com/news/